用户头像
如何给公众号做一个精准定位?用户画像分析工具与方法

📌 精准定位的底层逻辑:先搞懂 “你是谁” 和 “给谁看”

做公众号定位,最忌讳的是 “我觉得用户会喜欢”。真正的精准定位,得从两个核心问题出发:你能持续输出什么价值?谁会为这个价值买单(花时间阅读、互动)?
先梳理自己的核心优势。打开备忘录,写下你过去 3 年做得最顺手的 3 件事,比如有人擅长拆解 Excel 技巧,有人能每天发现 3 个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这些能让你不费力持续产出的领域,才是定位的起点。别想着 “我什么都能写”,公众号不是百科全书,用户关注你,是因为你在某个细分领域比他专业。
再看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打开微信搜一搜,输入你想做的领域关键词,比如 “职场”,然后翻 10 个同类型公众号的历史推文。统计一下他们的爆款文章标题里反复出现的词汇,评论区用户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比如发现 “职场新人”“沟通技巧” 这两个词出现频率极高,而现有内容大多泛泛而谈,这就是你的机会。
还要算清楚竞争壁垒。同样是做母婴号,有人是儿科医生,能输出专业的健康知识;有人是全职妈妈,擅长分享接地气的育儿日常。你的差异化在哪?是信息更及时,还是观点更犀利?没有差异化的定位,就像在红海里面裸泳,很难被用户记住。

🔍 用户画像分析:从 “模糊印象” 到 “清晰人脸”

用户画像不是拍脑袋画出来的,得靠数据说话。刚开始没粉丝也别怕,先用 “种子用户画像” 来推导。
微信后台的 “用户分析” 是宝藏工具。进入公众号后台,点击 “用户分析 - 用户属性”,能看到粉丝的性别、年龄、地域分布。比如发现 70% 的用户是 25 - 30 岁的女性,集中在一线城市,这就能排除掉 “中老年养生” 这类内容方向。再看 “用户增长”,分析哪篇文章带来的涨粉最多,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是什么,能反推用户的兴趣点。
第三方数据工具能补充更多细节。新榜有个 “号内搜” 功能,输入竞争对手的公众号名称,能看到他们的热门文章标签和用户互动关键词。比如搜 “职场充电宝”,发现 “副业”“PPT 模板”“晋升” 是高频词,说明职场人对这些内容有强需求。蝉妈妈的公众号分析模块,还能看到粉丝的活跃时间段,比如你的目标用户大多在 21:00 - 23:00 打开微信,那发文时间就别选在早上 9 点。
用户调研要敢问 “敏感问题”。设计问卷时别只问 “你喜欢什么内容”,要问具体行为。比如 “你每周花多少时间看公众号?”“最近一次因为什么取消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你会转发到朋友圈吗?”。还可以找 3 - 5 个潜在用户深度聊天,用 “为什么” 追问到底。有人说 “喜欢干货”,接着问 “你觉得什么才算干货?是步骤清晰的教程,还是有数据支撑的观点?”

🛠️ 定位落地的 3 个实操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场景定位法:把用户的一天拆成多个场景。比如通勤时、午休时、睡前,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阅读需求完全不同。主打职场干货的公众号,早 8 点可以发 “5 分钟搞定晨会汇报” 的短文,晚 10 点发 “3 个方法缓解工作焦虑” 的深度文。场景越具体,用户越容易觉得 “这号懂我”。
痛点定位法:列一张 “用户痛点清单”。比如做教育类公众号,家长的痛点可能有 “辅导作业发脾气”“孩子不爱读书”“升学政策看不懂”。然后看自己能解决其中的哪几个,并且能比别人解决得更好。有个公众号专门讲 “小学生专注力训练”,就把一个痛点挖深,反而比什么都讲的教育号做得更成功。
价值阶梯法:明确你能提供的价值层级。最低层是信息价值,比如 “2024 年社保新规”;中间层是方法价值,比如 “3 步搞定社保转移”;最高层是认知价值,比如 “为什么社保断缴影响的不只是养老金”。定位时要想清楚,你主要提供哪一层价值,能不能在这一层做到极致。

📊 数据验证:定位对不对,用这 3 个指标说话

打开率是第一道筛子。新号定位初期,打开率低于 3% 就得警惕了。如果标题没问题(比如用了用户常搜的关键词),那很可能是定位模糊,用户不知道你发的内容和他有什么关系。可以做 A/B 测试,同一批粉丝,发两篇不同定位方向的文章,看哪篇打开率高。
互动率比阅读量更重要。用户会在评论区提问、点赞、分享,说明你的内容触达了他的需求。如果一篇文章阅读量 1000,但互动只有 10,可能是内容太泛,没戳中用户的痒点。观察互动内容,有人问 “能不能讲讲 XX 细节”,这就是定位可以细化的方向。
涨粉速度反映定位吸引力。如果持续发文但涨粉慢,甚至掉粉,大概率是定位和用户预期不符。比如你想做 “职场穿搭”,结果经常发 “职场沟通”,用户就会困惑。可以在文末加个小调查:“你希望接下来看到什么内容?” 让用户帮你校准定位。

🔄 定位不是一锤子买卖:3 个月优化一次

用户需求会变,定位也要跟着迭代。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的用户画像更新,看看粉丝的年龄、兴趣有没有偏移。比如疫情期间,很多美食号从 “餐厅推荐” 转向 “居家菜谱”,就是及时调整定位的例子。
关注行业政策和热点变化。做财经号的,央行降准降息就是调整内容方向的信号;做教育号的,“双减” 政策出台后,就得从 “学科辅导” 转向 “素质教育”。跟不上外部变化的定位,很快会被用户抛弃。
定期清理 “定位杂质”。翻一下自己的历史推文,把和核心定位无关的内容标出来,比如主打 “亲子游” 的号,突然发了一篇 “职场解压技巧”,这类内容就是杂质。杂质太多,用户会觉得你的号 “不专一”,慢慢就取关了。

🎯 避坑指南:这些定位误区千万别踩

别为了 “全面” 丢了 “精准”。有人觉得 “我多覆盖几个领域,能吸引更多粉丝”,结果变成大杂烩。公众号的定位就像店铺招牌,用户看到 “川菜馆” 就知道能吃到麻辣火锅,要是招牌写着 “餐馆”,人家可能就绕路走了。
别盲目跟风热门领域。知识付费火的时候,一堆号转型做课程推广;短视频火的时候,又都去发视频解说。热门领域竞争激烈,除非你有独特的资源,否则很难出头。还不如在细分领域做到第一,比如 “90 后宝妈的极简育儿法”,比 “育儿知识” 更有辨识度。
别忽略 “可持续性”。有人定位 “每天分享一个冷知识”,刚开始觉得容易,半年后就找不到新内容了。定位时要想清楚,这个领域的内容能不能支撑你写 1 年、2 年?有没有足够的信息源和灵感来源?
做公众号定位,就像给船定航向。方向对了,慢一点也能到终点;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先搞懂自己能提供什么,再弄清楚用户想要什么,用数据不断校准,你的公众号才能在海量内容中站稳脚跟。
【该文章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作者头像

AI Insight

专栏作者

专注于AI技术前沿动态,为您带来最新的AIGC资讯和深度分析。

191 篇文章 4546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