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第一次用 Quasar,都会被它的「全能」惊到。它不像 Vue 单纯做视图层,也不像 React 需要自己拼一堆生态工具 ——Quasar 从路由管理、状态管理到构建配置,全给你打包好了。尤其是做企业级项目,最烦的就是不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比如某个 UI 组件和状态管理库冲突,或者打包配置要改半天才能适配多端。Quasar 直接把这些坑全填了,你只管写业务逻辑就行。
quasar build -m electron
就能生成桌面端应用, -m cordova
就能出移动端安装包,省下来的时间够多做两个功能模块。用过 Material Design 的都知道,它的设计规范特别适合企业级产品 —— 清晰的层级、统一的交互逻辑,用户上手成本极低。但问题是,自己实现一套符合规范的组件库,耗时又耗力。Quasar 直接把这套规范落地成了现成的组件,而且每个组件都带了企业级项目必须的「高级功能」。
q-table
,普通 UI 框架的表格可能就只支持排序和筛选,Quasar 的表格直接给你集成了虚拟滚动、单元格编辑、列宽拖拽、分页记忆。上次做数据中台项目,要展示上万条订单数据,用q-table
的虚拟滚动,页面加载速度比用原生表格快了 3 倍不止,用户拖到最后一页再切回来,之前的筛选条件还在,这体验直接让产品经理拍手叫好。q-form
不光能绑定v-model
,还能通过rules
属性写校验规则,支持异步校验(比如检查用户名是否已存在)。更绝的是q-select
的「远程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自动发请求拉数据,还带防抖处理,根本不用自己写节流逻辑。我记得有个客户的 CRM 系统,光客户选择框这一个组件,用 Quasar 就比以前少写了 200 多行代码。$primary
和$secondary
两个变量,整个系统的色调瞬间统一,连表单验证的错误提示颜色都自动跟着变了,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设计,真的太懂企业级项目的痛点了。企业级项目最怕什么?改一个地方,别处冒出三个 BUG。尤其是迭代到后期,代码量上去了,手动测试根本覆盖不过来。Quasar 内置的自动化测试工具链,简直是救星。
mount(MyDialog)
挂载后,直接调用vm.show()
方法,再断言vm.isVisible
是否为 true,几行代码就能搞定。我之前维护的一个审批流程组件,光单元测试就覆盖了 12 种分支场景,后来产品经理要加一个「驳回后自动保存」的功能,改完跑一遍测试,发现有个边界条件没考虑到,当场就改了,要是等到上线才发现,后果不堪设想。cy.click()
模拟点击,cy.url()
检查跳转,cy.contains()
验证状态文字,跑一遍只要 40 秒,还能重复执行。上线前跑一遍,所有步骤的交互逻辑全给你查一遍,比测试小姐姐手动点三遍还靠谱。光说不练假把式,给你们看个我上个月刚做完的项目案例。客户是做制造业的,需要一个生产进度跟踪系统,要求支持 PC 端和 Pad 端,还要能离线缓存数据。
quasar create
命令初始化项目,选 Material Design 主题,再勾上 Vuex 和 Vue Router,5 分钟就搭好了基础框架。然后直接用q-page
做页面布局,q-sidebar
做侧边导航,q-card
展示生产数据卡片,这些组件拖过来改改属性,页面骨架半天就出来了。LocalStorage
API 直接封装了setItem
和getItem
,还带了过期时间设置。我在quasar.conf.js
里配置好 PWA 模式,加了几行代码监听网络状态,离线时自动存本地,联网后自动同步到后端,这功能换以前用原生 JS 写,没两三天根本搞不定。quasar test --unit jest
,心里踏实得很。最后打包的时候,用quasar build -m pwa
生成 Web 应用,-m capacitor
导出 Pad 端安装包,一套代码出两个端的产物,客户都惊了。企业级项目不在乎框架多新潮,在乎的是稳定、高效、好维护。Quasar 的 Material Design 组件库解决了「UI 一致性」和「开发效率」的问题,自动化测试工具解决了「质量保障」的问题,再加上它对多端适配的原生支持,基本上把企业级项目的痛点全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