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有个明显的变化,微信公众号这个曾经被认为 “流量见顶” 的平台,突然又成了香饽饽。为啥?因为平台规则变了。以前公众号的流量主要靠粉丝订阅,现在算法推荐占比越来越高,就算是新号也有机会拿到 10 万 + 阅读量。比如有个只有 3000 粉丝的小号,发了篇关于韩国酒店的文章,4 小时内阅读量就破 10 万,一天涨粉 3000 人,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
💡 公众号争夺公域流量的三大杀手锏
- 内容破圈:从垂直到泛化的精准打击
以前公众号讲究垂直深耕,现在得学会 “戴着镣铐跳舞”。既要保持专业度,又得让内容有破圈潜力。比如金融类公众号 “13 个精算师”,他们的文章用柱状图、折线图展示寿险公司保费排名,数据详实但不枯燥,还能提炼出 “个代渠道量减质升” 的行业趋势,这种内容既能吸引专业人士,又能让普通读者看懂。
- 功能升级:AI 助手和微信小店的组合拳
2025 年微信公众号接入了 AI 助手 “元宝”,这个功能太实用了。用户在公众号里可以直接和 “元宝” 互动,查询天气、交通、旅游攻略,甚至解析文档。比如海曙气象公众号接入 “元宝” 后,用户不仅能查天气,还能获得个性化生活建议,大大提升了用户粘性。
- 流量协同:视频号 + 公众号的双引擎驱动
虽然视频号导流受限,但 “视频号 + 公众号” 的组合依然威力巨大。绑定一体号后,视频号资料页会展示公众号,公众号资料页也会展示视频号。直播时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再通过自动回复推送私域二维码,这是合规导流的好办法。内容上可以互相嵌入,比如在公众号文章里插入视频号视频,在视频号视频里插入公众号链接(阅读量过万的文章才行)。
⚠️ 公域流量争夺中的雷区与破局点
- 内容合规:抄袭洗稿是红线
2025 年微信加大了对违规内容的打击力度,5 月就治理了 6 万多篇违规使用原创标识的文章,封禁了 1000 多个账号。千万不能搬运别人的内容,就算是洗稿也不行。要想通过原创检测,得在内容结构、案例选择、观点提炼上多下功夫。比如写热点事件,别人分析现象,你可以深挖背后的产业链;别人写解决方案,你可以拆解执行细节。
- 用户体验:别让算法毁了口碑
算法推荐虽然能带来流量,但也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有些账号为了迎合算法,标题党、标题和内容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会降低用户信任度,就算阅读量上去了,完读率、互动率也不高。和菜头就提到,他有篇文章因为头图和 “牵手门” 相关,被算法错误推荐,阅读量 48 万,但完读率不到 25%,互动量也没跟上。
- 长期主义:打造内容护城河
现在公众号的内容走向两个极端:极度深度的长文和极度快速的新闻资讯。深度长文适合打造个人 IP,比如六神磊磊的武侠解读,半佛仙人的财经分析,这些内容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度,用户愿意反复阅读。快速新闻资讯则要讲究时效性和准确性,比如创业邦的 “早报” 内容,依托搜索发现和微信指数,单篇能从搜一搜获得 3 万至 8 万定向流量。
2025 年的公众号公域流量争夺战,本质上是内容价值的争夺战。平台在变,用户需求也在变,但有一点始终不变:优质内容永远有市场。不管是垂直领域的深度解读,还是热点事件的精准分析,只要能为用户提供价值,就能在这场争夺战中占据一席之地。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