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现在职场人每天在办公室待的时间比在家还长,办公环境好不好直接影响状态和健康。WELL 认证之所以受关注,就是因为它从空气、水、光线、运动、心理等 10 个维度给办公空间打分,堪称 “健康办公界的米其林指南”。举个例子,很多公司看着光鲜,可员工老觉得闷、眼睛累,大概率就是在空气流通和照明设计上没达标。梦想加作为国内较早瞄准 WELL 认证的办公空间运营商,到底在哪些地方下了功夫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梦想加的智能方案第一步就赢在 “懂人”。先说大家最直观的感受 —— 空间布局。传统办公室要么像格子间监狱,要么开放式吵得脑壳疼,梦想加怎么处理?他们用智能系统提前模拟人流和使用场景,比如会议室旁边绝不挨着开放办公区,茶水间和休息区的距离控制在 30 秒步行范围内,既方便又不打扰工作。更绝的是,每个工位都标配人体工学椅和可调节高度的桌子,想想看,你能随时站着办公,腰和颈椎的压力是不是少了一大截?这其实对应了 WELL 认证里的 “运动促进” 指标,鼓励大家多变换姿势,别僵坐着。
疫情之后,大家对空气的敏感度直线上升。梦想加在新风系统上花了大心思,采用的是 HEPA 高效过滤 + 活性炭吸附的组合,能过滤 95% 以上的 PM2.5 和甲醛等污染物。而且每个空间都装了空气质量传感器,实时监测二氧化碳、温湿度等数据,一旦某项指标超标,系统会自动加大新风量。我去过几个梦想加的项目,明显感觉待一整天不会有头晕脑胀的感觉,这在传统办公楼里太少见了。
梦想加的智能方案不是堆设备,而是让各种硬件 “联动” 起来。比如进门不用掏工卡,刷脸就能识别,系统会自动同步你的预约信息,带你到对应的工位或会议室。工位上的智能面板能一键调节灯光、空调,甚至窗帘的开合度,不用找物业,自己就能搞定环境控制。会议室更厉害,提前在 APP 上预约后,一推门灯光、投影、空调就调到预设模式,桌上还备着智能白板,会议内容扫码就能带走,再也不用忙着记笔记漏掉重点。
梦想加的智能方案还有个隐藏大招 —— 健康管理 APP。员工下载后能看到实时的环境数据,比如今天室内 PM2.5 是多少,二氧化碳浓度有没有超标,还能记录自己在办公室的活动量,比如走了多少步,久坐提醒有没有按时起来活动。更贴心的是,系统会根据天气和室内外环境,推送健康建议,比如雾霾天提醒关窗,干燥时建议多喝水。
很多人觉得在办公室运动是奢望,梦想加却把这件事变得顺其自然。除了前面说的可调节工位,他们还在公共区域设置了 “运动节点”,比如把楼梯间设计得明亮又有设计感,鼓励大家少坐电梯;休息区放了瑜伽垫和拉力器,方便随时拉伸;有的项目甚至配备了小型健身房,下班前练个半小时再回家。这些设计不是为了凑 WELL 认证的指标,而是真的在改变办公习惯 —— 当运动设施触手可及,你会更愿意动起来。
说了这么多,不如看看实际效果。某互联网公司搬进梦想加的 WELL 认证空间后,做了个员工调研,发现:85% 的人觉得空气比以前好,早上犯困的情况减少;70% 的人愿意使用可调节工位,腰酸背痛的投诉量下降 60%;还有个意外收获,因为会议室预约和使用更智能,之前经常出现的 “抢会议室” 矛盾没了,团队协作效率反而提升了。
可能有人会问,传统办公空间也能做装修升级,为啥非要选梦想加这种智能方案?关键就在于 “系统性” 和 “持续性”。传统装修可能只是单点优化,比如换一批好椅子,装个新风系统,但各个设备之间不联动,数据不互通,时间长了设备老化或设置不当,效果就打折扣。而梦想加的方案是从设计初期就融入 WELL 标准,智能系统实时监控和调节,相当于给办公空间装了一个 “健康大脑”,持续优化环境。
最后给大家划重点,选办公空间时别只看证书,要实地考察这几个点:
- 空气和水质是否真的达标:让运营方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别只看装修时的检测报告,毕竟长期运行中的数据更真实。
- 智能系统是否 “好用” 而非 “噱头”:比如预约系统是否流畅,设备调节是否便捷,别被复杂的操作搞晕,毕竟员工愿意用才是好设计。
- 空间细节是否符合企业需求:比如团队经常开会,就看看会议室的智能设备是否齐全;员工注重隐私,就看看有没有安静的电话间或休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