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公众号 AI 内容标识要求:2025 新规与封号风险提示
🚨 新规核心:两类标识必须知道
- 文本内容:在标题或正文开头显著位置添加 “AI 生成” 或 “AI 辅助创作” 的提示语。
- 图片和视频:在画面边角添加不小于画面最短边 5% 高度的 “AI 生成” 水印,视频还需在起始画面持续显示至少 2 秒。
- 音频内容:在开头或结尾插入语音提示 “本音频由人工智能合成”,或者采用特定节奏的音频标识。
💥 违规代价:封号风险远超想象
- 多次未标注或虚假标注:如果账号被检测到 3 次以上未按要求标注 AI 内容,或者故意标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信息,平台将直接封禁账号 7 天至 30 天。
- 恶意删除或篡改标识:通过技术手段去除 AI 生成内容的水印、修改文件元数据等行为,一旦被发现,账号将被永久封禁。
- 批量发布违规内容:使用 AI 工具批量生成低质内容并发布,即使标注了 AI 标识,也可能被认定为 “滥用 AI 技术”,导致账号被限制功能或封禁。
📝 合规指南:从内容生产到发布全流程操作
- 内容生成阶段:
- 使用合规的 AI 工具,优先选择已通过算法备案的平台(如腾讯混元、百度文心一言等)。
- 在生成内容时,要求工具自动添加显式标识,比如在生成文章时默认在开头插入 “本文由 AI 生成” 的提示。
- 内容审核阶段:
- 对 AI 生成的内容进行人工二次审核,确保不包含敏感信息或虚假内容。
- 使用微信官方提供的 “AI 内容检测工具”,检查内容是否符合平台规范。
- 发布设置阶段:
- 在公众号后台的 “文章设置” 模块中,选择 “创作来源” 为 “AI 生成” 或 “AI 辅助创作”。
- 对于 AI 生成的图片和视频,在上传时手动添加水印,并确保水印位置符合平台要求。
- 数据留存阶段:
- 保存 AI 工具的使用记录、内容生成日志等,至少保留 6 个月,以备平台核查。
💡 实用技巧:降低 AI 内容风险的 5 个关键点
- 明确标识边界:如果内容是 AI 生成后经过人工深度修改的,应标注为 “AI 辅助创作”,而不是 “AI 生成”。
- 避免过度依赖 AI:AI 工具只能作为辅助,核心观点和原创内容必须由人工完成,否则可能被认定为 “低质内容”。
- 关注平台动态:定期查看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公告和政策解读,及时调整内容策略。
- 建立内部合规制度:团队化运营的公众号应制定《AI 内容使用规范》,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标准。
- 使用合规工具:比如第五 AI 的 “降 AI 味” 工具箱,不仅能降低内容的 AI 痕迹,还能生成符合平台要求的标识,帮助通过原创检测。
🚀 未来趋势:AI 内容标识将成为行业标配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