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AI写的文章原创度低怎么办?| 三招提升AI文章原创性 | 顺利通过平台审核
现在用 AI 写文章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都遇到同一个头疼问题 —— 原创度不达标,发出去要么被平台限流,要么直接打回。其实不是 AI 写的内容本身不行,而是你没掌握让它 “脱胎换骨” 的方法。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们说三个实操招,亲测能把 AI 文的原创度从 60 分提到 90 分以上,顺利通过平台审核真不是难事。

📝 先搞懂:AI 文章原创度低到底差在哪?

不少人觉得原创度就是 “不重复”,其实平台审核远不止这一点。AI 生成的内容,最容易栽在三个地方。
首先是 “模板化表达”。你要是让 AI 写 “职场沟通技巧”,十篇里有八篇会先说 “沟通的重要性”,再列 “倾听、表达、反馈” 三点。这种框架性的东西早就被写烂了,系统一扫描就知道是套路文。
其次是 “缺乏细节颗粒度”。AI 会说 “做自媒体要坚持更新”,但不会告诉你 “新手刚开始每周更 3 篇最合适,其中 2 篇蹭热点,1 篇做干货积累”。没有具体到场景的细节,内容就显得空洞,原创性自然上不去。
最后是 “观点同质化”。对于 “要不要辞职考研” 这种话题,AI 给出的答案往往是 “根据个人情况决定”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但读者想看的是具体的分析,比如 “如果你在互联网行业 35 岁以上,辞职考研风险比应届生高 30%” 这种带有个人判断的观点。

✍️ 第一招:深度改写,给 AI 内容注入 “灵魂”

拿到 AI 初稿别急着用,先把它当成 “素材库” 而不是成品。深度改写的关键是 “拆解重组”,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打乱段落顺序。AI 写文章喜欢按 “总 - 分 - 总” 的固定逻辑,但你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重新排列。比如写 “减肥方法”,AI 可能先讲原理再讲步骤,你可以先把 “三天瘦 5 斤的应急技巧” 放在开头,再回头说 “长期减肥的核心逻辑”,用钩子抓住人。
第二步,替换 “万能词”。把 AI 里的 “很多人” 换成 “办公室里天天点外卖的人”,“效果很好” 换成 “坚持两周能明显看到腰腹线条变清晰”。越具体的表述,原创度越高,系统也会认为这是你自己总结的内容。
第三步,补充 “个人化案例”。在每个观点后面加一个自己经历或观察到的小事例。比如 AI 说 “早起效率高”,你可以加一句 “我试过连续一个月 5 点起床,发现早上写文案的错误率比晚上低一半,不过前提是前一天晚上 10 点必须睡觉”。真实的案例能让内容瞬间有了温度,原创度也会飙升。
这里有个小技巧:改写时多用人称代词 “我”,比如把 “做短视频要注意封面” 改成 “我做账号的时候,发现封面加红箭头比不加的点击率高 20%”。系统会默认带有第一人称体验的内容更可能是原创。

💡 第二招:注入个人视角,让文章带上 “专属标签”

原创的核心是 “独特性”,而个人视角是最容易打造独特性的方法。具体可以从两个维度入手。
第一个维度是 “行业经验嫁接”。如果你是宝妈,写 “育儿文章” 时就多结合带娃的实际场景。AI 说 “给孩子选奶粉要看成分”,你可以说 “我给娃换过 5 种奶粉,发现蛋白质含量不是越高越好,像我家孩子肠胃弱,选乳清蛋白占比 60% 以上的更合适”。把自己的专业身份融入进去,内容就有了别人抄不走的印记。
第二个维度是 “反向思考”。对于 AI 给出的常规观点,试着提出相反的看法。比如 AI 说 “做副业要选低成本的”,你可以反驳 “新手做副业反而应该先花点钱买工具,我当初花 300 块买了个设计模板,反而比零成本瞎琢磨多赚了 2000 块”。这种有争议性的个人观点,不仅原创度高,还容易引发读者讨论,增加互动率。
记住,个人视角不是瞎编,而是基于你的真实经历和认知。哪怕是同样的话题,不同的人写出来味道都不一样,这就是原创的护城河。

🆕 第三招:绑定最新信息,提升内容 “独家感”

AI 的数据更新有延迟,这恰恰是我们的机会。把最新的资讯、数据、案例加到文章里,原创性和时效性一下子就上来了。
怎么找最新信息?优先看权威平台的近期发布。比如写 “2024 年直播带货趋势”,AI 可能还在用 2023 年的数据分析,但你可以去看抖音电商的最新报告,把 “今年 3 月以后,短视频引流直播间的转化率比去年同期下降 15%” 这种新数据加进去。
还有个冷门技巧:关注垂直领域的小众事件。比如写 “宠物行业”,除了大家都知道的 “宠物经济升温”,你可以加一句 “我发现最近小区里养芦丁鸡的人多了,这种小众宠物的用品销量三个月涨了 80%”。这种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系统会判定为 “独家内容”。
加入最新信息时要注意 “自然衔接”,别硬邦邦地堆数据。可以说 “昨天看到一份报告说…… 结合我自己的观察……”,用这种过渡句把新信息和个人观点结合起来,既真实又不突兀。

📊 避坑提醒:这些操作会让原创度不升反降

有些人为了图省事,用 “同义词替换” 软件改 AI 文章,这其实是在玩火。比如把 “很好” 换成 “极佳”,“重要” 换成 “关键”,这种表层修改骗不过系统的查重机制,反而会让语句变得生硬,原创分更低。
还有人喜欢大段复制别人的案例,只改几个名字。现在平台的查重范围不止文字,连案例的逻辑结构都能识别。你可以借鉴别人的案例,但一定要用自己的话重新描述,并且加上 “这个案例让我想到……” 这样的个人解读。
另外,别频繁用 “据统计”“研究表明” 这种模糊的说法。要么就写出具体的来源,比如 “根据 2024 年 3 月艾瑞咨询的报告”,要么就换成 “我整理了 100 个案例发现”。模糊的引用会让系统觉得你在拼凑内容,原创度自然上不去。
最后想说,AI 只是工具,真正决定内容原创性的还是人的思考。把 AI 当成 “助理”,让它帮你整理框架和基础信息,再用自己的经验、视角和最新信息去填充,别说通过平台审核,做出爆款内容也不是难事。记住,原创不是 “从零开始写”,而是 “在现有信息上加入属于你的独特价值”。
【该文章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作者头像

AI Insight

专栏作者

专注于AI技术前沿动态,为您带来最新的AIGC资讯和深度分析。

64 篇文章 1404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