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能剪辑:视频处理从「马拉松」变「百米冲刺」
上传视频后,浏览器会自动识别语音并生成中文摘要。我试过上传英文无字幕的行业峰会视频,它不仅准确翻译了内容,还把每个发言人的观点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点击时间轴上的色块,就能直接跳转到对应片段,这对整理会议纪要简直太友好了。
点击 “自动拆条” 后,视频会被智能分割成 10-20 个小段,每个片段都附带内容简介。比如我处理产品演示视频时,它自动把 “功能讲解”“操作演示”“售后说明” 分成了独立段落,导出时直接勾选需要的部分就行。如果自动拆分不够精准,还能进入手动编辑模式,像剪辑师一样拖拽调整内容,甚至批量删除无效停顿。
最让我惊喜的是 “生成 PPT” 功能。处理完视频后,点击按钮就能得到一个结构化的 PPT 大纲,检查无误后再点一次,就能生成带图表和案例的完整 PPT。上周我用它整理了一个 30 分钟的行业分析视频,10 分钟就产出了一份高质量汇报材料,连老板都问我是不是偷偷报了培训班。
? 边浏览边对话:从此告别「信息孤岛」
无论是阅读长文还是查看 PDF,右侧的 AI 助手都会自动生成内容摘要和思维导图。遇到不懂的概念,直接在输入框提问,AI 会结合上下文给出解答,还能定位到原文出处。比如我读 AI 论文时,问 “Transformer 模型的核心原理”,它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还标注了参考文献的页码。
除了文字,这个功能还能分析视频和音频。看教学视频时,它会自动生成字幕并翻译,还能按发言人总结观点。我试过用它学习英语课程,一边看视频一边让 AI 解析语法,效率比传统方法高多了。
和市面上其他工具相比,360 AI 浏览器的整合度更高。比如用 kimichat 分析网页内容时,需要复制链接跳转,而 “问问纳米” 直接嵌入在浏览器里,操作更流畅。而且它支持 100 万字长文本处理,我试过上传《三体》全集,1 分钟就生成了人物关系图和剧情脉络。
? 深度体验后的真实感受
这两个功能让我每天节省了至少 2 小时。以前处理视频加做 PPT 需要一上午,现在不到半小时就能搞定。边浏览边对话功能更是让我告别了 “打开 10 个标签页却找不到重点” 的尴尬。
即使是新手也能快速上手。智能剪辑的界面简洁直观,手动编辑模式的提示也很清晰。“问问纳米” 的交互就像和朋友聊天,输入问题后几秒就能得到反馈。
无论是办公族处理会议记录,还是学生党整理学习资料,这两个功能都能派上用场。我甚至用智能剪辑帮朋友处理了婚礼视频,自动生成的精彩片段集锦让她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