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选题:10 万 + 爆文的起点,不是灵感而是 “精准预判”
刷热点但不追热点。打开微博热搜、知乎热榜、抖音热点榜,不是让你直接写这些内容,而是看背后的情绪共鸣点。比如某明星官宣结婚,表面是娱乐新闻,深层是 “普通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时候写 “30 岁后,我终于学会不将就爱情” 反而比直接评论明星更易出圈。
深挖 “小众痛点”。大众痛点早就被写烂了,比如 “职场压力大”,但 “95 后职场人不敢在群里发语音” 这种细分场景,反而能戳中特定人群。可以翻自己的聊天记录,看和朋友抱怨最多的事;或者在小红书搜 “崩溃瞬间”,从评论里找灵感。
用 “反差感” 制造话题。比如 “我月薪 3 千,却比月薪 3 万的人更快乐”,这种和常识相悖的观点,天然带有讨论度。但要注意,反差不是胡编乱造,得有真实案例支撑,否则会被骂标题党。
✍️ 标题:3 秒内让人点进来,靠的不是 “惊艳” 是 “功利”
利益明确型:“每天 10 分钟背单词,3 个月我雅思从 5.5 到 7.5”—— 直接说清 “付出 + 收获”,适合干货类文章。
解决焦虑型:“30 岁没存款没对象,我劝你别慌”—— 点出读者的焦虑,再给出反向安慰,适合情感类内容。
颠覆认知型:“我拉黑了所有劝我‘稳定’的亲戚”—— 用极端行为打破常规,引发好奇,适合观点类文章。
数据具体型:“试了 20 款防晒,这 3 款我回购了 5 年”—— 数字自带可信度,适合测评类内容。
📝 开头:前 3 行没抓住人,后面写得再好也白搭
场景代入法:“上周同学聚会,我穿着优衣库的基础款,坐在一群穿香奈儿的人中间,突然觉得很自卑 —— 直到班长说他最近在裁员,整夜睡不着。” 用具体场景勾出读者的相似经历。
痛点直击法:“你是不是也这样?睡前发誓明天要早起,结果闹钟响了 5 次还是起不来;买了一堆课,却连第一节都没听完。” 连续提问,让读者忍不住点头。
反常识开头:“我劝你别再追求‘自律’了。” 先扔一个反常识的观点,再慢慢解释,比如 “真正的自律,是接受自己偶尔会摆烂”。
📖 正文:让人一口气读完,靠的不是 “文采” 是 “节奏”
多用短句和分段。手机屏幕小,长段落会让人眼晕。每段不超过 3 行,遇到转折、强调的地方就换行。比如:“我试过节食减肥。饿了 3 天,瘦了 2 斤。第 4 天忍不住吃了炸鸡,反弹 3 斤。” 比一整段话更易读。
用 “案例 + 观点” 代替纯说理。没人喜欢听大道理,但人人都爱听故事。比如写 “坚持的重要性”,别只说 “要坚持才能成功”,而是说 “我同事每天下班后写 300 字,坚持了两年,现在靠副业月入过万”,再加上观点 “所谓成功,就是把小事重复做”。
🎯 结尾:让人忍不住转发,靠的不是 “求赞” 是 “提供社交货币”
引发共鸣型:“其实我们都一样,在大城市挣扎,偶尔想放弃,却又舍不得。如果你也是这样,转发这篇文章,告诉身边的人‘你不是一个人’。” 用共情让读者觉得 “转发就是找到同类”。
提供谈资型:“你觉得结婚一定要买房吗?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我会选 3 个精彩评论送书。” 给读者一个在评论区互动的理由,同时转发到群里引发讨论。
强化人设型:“真正的成熟,是学会对无效社交说不。认同的话,点个在看让我知道。” 读者转发就是在表达 “我认同这个观点,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
📊 数据复盘:不是写完就完了,爆款都是 “改” 出来的
打开率:低于 5% 说明标题有问题。把同类选题但打开率高的标题列出来,分析它们的共同点,下次模仿着写。
完读率:低于 30% 说明正文节奏有问题。看读者在哪个段落跳出最多,那个地方可能是太啰嗦、太枯燥,或者和主题无关。
转发率:低于 1% 说明内容缺乏分享价值。反思结尾有没有给转发理由,正文有没有戳中读者的痛点或爽点。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