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2025 年公众号新规:注册数量限制与内容规范
注册数量大缩水,个人和企业该如何应对?

2025 年公众号新规一落地,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注册数量的大幅收紧。个人主体只能注册 1 个账号,企业、个体户等组织也被限制在 2 个账号,政府和媒体账号虽能注册 50 个,但普通运营者显然不在这个范围内。这对于那些依赖多账号矩阵运营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个人创作者得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容定位了。以前可以广撒网多捞鱼,现在只能集中精力打造一个精品账号。举个例子,你要是擅长美食领域,就得把账号做成垂直细分的标杆,比如专注地方特色小吃的深度挖掘,或者健康饮食的科学搭配。内容质量成了唯一的突围路径,毕竟用户关注你就图个专业和独特。

企业用户也别慌,虽说注册数量受限,但还有补救办法。系统允许企业申请提升注册数量,审批大概 1-3 个工作日就能搞定。不过申请理由得充分,比如业务扩展需要多个子品牌账号,或者不同产品线需要独立运营。这里得提醒一下,个人和个体户目前还没法申请提升数量,所以企业用户得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内容规范再升级,哪些红线不能碰?

新规对内容的监管更加严格,尤其是 AI 生成内容的标识问题。根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 月 1 日起,所有 AI 生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都必须添加显著标识。像 “本文部分内容由 AI 辅助创作” 这样的提示,得放在文章开头、结尾或者合适的位置,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要是没按要求标识,账号可能会被限流甚至封禁。

政务类账号的审核流程也更复杂了。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实行 “三审三校” 制度,从工作人员一审到分管领导三审,层层把关。这意味着政务号的内容发布周期会变长,运营者得提前规划好发布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而且内容必须引用政府文件原文并标注来源,不能随意发挥。

普通账号也不能掉以轻心。平台对抄袭、洗稿、低俗内容的打击力度空前,2025 年 5 月就封禁了 1065 个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账号,删除违规内容上千篇。要是你的文章被判定为抄袭,不仅会被删除,还会影响账号的权重。所以,原创才是硬道理,实在需要引用他人内容,一定要注明出处。

过渡期政策解读,现有账号如何平稳过渡?

新规给了现有账号一定的过渡期,比如账号迁移功能就为主体变更提供了便利。迁移过程中,原账号的关注用户、文章素材、违规记录等都可以转移到新账号,但目标账号必须是验证过主体信息的组织类账号。这里有个小技巧,迁移时可以选择保留原账号名称,或者自定义新名称,但都得符合命名规则。

不过,迁移过程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目标账号的关注用户数不能超过 1000,否则无法迁移全部关注用户。而且迁移需要支付 300 元审核费用,不管审核结果如何,这笔钱都不退。所以,在申请迁移前,一定要确认目标账号的状态和迁移内容的准确性。

对于不想迁移的账号,也得尽快调整内容策略。比如,原来的多账号运营团队可以把精力集中到一个账号上,通过优化内容质量和提升用户互动来弥补数量的不足。同时,要密切关注平台的算法变化,比如 “朋友推荐” 权重的上升,意味着社交分享变得更加重要。

行业影响与替代平台推荐

新规的出台对整个公众号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头部账号的流量优势可能会被削弱,因为平台开始注重内容的穿透力而非粉丝数量。一些深耕垂直领域的中小创作者反而有机会脱颖而出,比如某科技自媒体关于 AI 伦理的文章,通过算法穿透多个圈层,阅读量突破传统粉丝基数的 5 倍。

另一方面,内容形态也在发生变革。微信推出的 “小绿书” 功能,允许用户发布以图片为主的短内容,并且打通了公域流量入口。这对于擅长视觉内容创作的运营者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而且 “小绿书” 可以无限次发布内容,打破了公众号和服务号的发表次数限制,能更频繁地触达用户。

如果觉得公众号的限制太多,也可以考虑迁移到其他平台。比如视频号,虽然和公众号同属微信生态,但内容形式更偏向短视频,适合喜欢动态表达的创作者。问一问则类似于知乎,适合发布知识问答类内容,能吸引对特定话题感兴趣的用户。不过,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规则和用户群体,得根据自身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平台。

总的来说,2025 年公众号新规虽然带来了不少挑战,但也为真正有内容实力的创作者提供了机会。只要把握好注册数量限制和内容规范的要求,积极调整运营策略,就能在新的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作者头像

AI Insight

专栏作者

专注于AI技术前沿动态,为您带来最新的AIGC资讯和深度分析。

104 篇文章 2313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