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AI写作与品牌故事:如何用AI工具讲述动人的、高质量的品牌故事
现在做品牌的都知道,一个好故事能顶半边天。消费者记不住冰冷的产品参数,但能记住一个戳中他们的故事。可问题是,不是每个品牌都有专业的文案团队,也不是每个文案都能随时迸发灵感。这时候,AI 写作工具就派上用场了。

✨AI 写作,正在改写品牌故事的创作逻辑

以前写品牌故事,往往是几个人关在会议室里头脑风暴,翻来覆去就那几个点。要么太官方,像读企业简介;要么太煽情,让人觉得假。AI 写作工具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种僵局。
它能在几分钟内消化掉品牌过去十年的新闻稿、用户评价、创始人访谈,然后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故事线索。有个做手工皂的小品牌,创始人是位单亲妈妈,为了给过敏体质的孩子做无添加皂才创业。之前写故事总绕不开 “母爱”,有点俗套。用了 AI 工具后,系统分析出用户评价里 “洗完不干涩”“香味像小时候外婆家的栀子花香” 这些高频词,最后生成的故事把母爱和怀旧感结合,一下子就火了。
更重要的是,AI 能模拟不同风格。想走文艺风?给它投喂几篇三毛的散文当参考。想走接地气路线?把抖音热门文案的风格参数输进去。这意味着,同一个品牌故事,能根据不同渠道调整语气,在小红书是闺蜜聊天的感觉,在公众号就变成娓娓道来的长文。
不过别以为 AI 能包打天下。我见过有的品牌把所有工作丢给 AI,生成的故事倒是流畅,但像白开水,没一点品牌的 “魂”。AI 是工具,不是造物主,它能帮你处理信息,却不能替代你对品牌的理解。

📝三步用 AI 工具搭出品牌故事骨架

第一步,给 AI 喂足 “料”。很多人用 AI 写不出好故事,问题出在一开始就问 “帮我写个品牌故事”。这就像让厨师凭空做道菜,肯定不行。你得把品牌的 “家底” 都亮出来:创始人的创业日记、最早的产品设计图、用户的奇葩反馈、甚至是品牌遇到的危机事件。
有个做复古相机的品牌,一开始只给了 AI 产品参数,生成的内容跟说明书没区别。后来他们把创始人跑遍全球收老镜头的经历、修复第一台相机时的失败记录都导进去,AI 立刻抓住了 “匠心” 和 “情怀” 这两个关键词,写出的故事里有镜头修复时的铜屑味,有在跳蚤市场淘到宝贝的狂喜,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
第二步,给 AI 划清 “边界”。你得告诉它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比如科技品牌,要强调 “创新” 但不能吹牛皮;公益品牌,要突出 “温暖” 但不能卖惨。可以给 AI 几个 “禁区词”,也可以设定故事里必须出现的 “锚点”。
有个环保品牌,要求故事里必须出现 “海洋塑料瓶” 和 “渔民” 这两个元素。AI 先是写了渔民捡塑料瓶的故事,有点平淡。后来他们补充说 “要体现塑料瓶变废为宝的过程”,AI 马上调整,写出了老渔民带着孙子把塑料瓶做成渔船模型的故事,既环保又有亲情,传播效果翻了十倍。
第三步,给 AI “二次加工” 的指令。AI 生成第一版后,别着急用。你可以说 “把这段对话写得更像吵架”“这里加个让人心疼的细节”“结尾留个钩子”。有个奶茶品牌,AI 初稿写创始人坚持用本地奶源,有点普通。他们让 AI“加入一个因为坚持用本地奶导致成本过高,差点关门的夜晚”,修改后的故事里,创始人在仓库里对着过期的牛奶掉眼泪,然后收到奶农发来的短信 “明天我给你送最新鲜的奶,先记账”,这个细节让很多人看哭了。

🔥AI 写作的隐藏优势:让品牌故事更懂用户

最让我惊喜的是,AI 能帮品牌故事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它可以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用户的语言习惯和关注点,然后 “定制” 故事。
比如同样是护肤品品牌,给 95 后写的故事里,会出现 “熬夜救星”“素颜也能打” 这样的词,还会加入电竞、露营这些场景;给 70 后写的故事,就会强调 “成分安全”“用了十年的老牌子”,场景多是家庭聚会、职场通勤。
还有个更绝的,AI 能预测故事的传播潜力。它会分析哪些句子容易被转发,哪些情节可能引发讨论。有个运动品牌,AI 在生成的故事里加了一句 “跑马拉松时,最后一公里不是靠腿,是靠心里的那口气”,系统提示这句话的 “共鸣指数” 高达 92%。后来果然这句话成了用户朋友圈的高频文案。
但这也有个坑,太依赖数据可能会让故事变得功利。有个品牌为了追求 “传播指数”,让 AI 加了很多网络热梗,结果老用户觉得品牌 “变味了”,新用户也觉得刻意。数据是参考,不是圣旨,故事的核心还是真诚。

🚫AI 写品牌故事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第一个坑:把 “创始人经历” 写成 “个人传记”。很多品牌觉得创始人故事就是品牌故事,其实不是。用户关心的是创始人经历如何影响产品,而不是他小时候考了多少分。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品牌,创始人是儿科医生,AI 写了一堆他在医院的光荣事迹,却没说这些经历怎么让他坚持用食品级材料做玩具。后来修改时,重点放在 “每次看到孩子啃玩具就揪心,才决定自己做”,这就对了。
第二个坑:故事里全是 “我们很厉害”。AI 很容易被引导成 “自夸模式”,毕竟输入的大多是品牌的正面信息。但消费者反感自吹自擂,他们想听的是 “你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有个净水器品牌,AI 写了一堆 “我们的滤芯技术全球领先”,没人看。后来改成 “奶奶总说自来水有怪味,直到装了这个净水器,她终于愿意多喝水了”,评论区全是 “我家也是这样”。
第三个坑:忽略 “用户参与感”。好的品牌故事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让用户觉得自己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有个服装品牌,用 AI 分析用户晒单文案,发现很多人说 “穿这件衣服参加了闺蜜婚礼”“面试时穿它特别自信”。他们把这些真实场景整理成故事,开头就说 “你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一下子拉近了和用户的距离。

💡让 AI 写出的故事有 “人味儿” 的小技巧

想让 AI 写的故事不生硬,有个简单的办法:给它 “注入” 具体的感官细节。告诉它 “描述一下车间里的声音”“说说产品刚出炉时的味道”“摸上去是什么质感”。
有个面包品牌,AI 一开始写 “我们的面包很好吃”,毫无感觉。后来补充了 “烤面包时黄油融化的滋滋声”“撕开时拉丝的芝士”“刚出炉时带着麦香的热气扑在脸上”,瞬间就有了画面和温度。
另外,多让 AI 写 “小冲突”。一帆风顺的故事没人记得住,有小挫折、小纠结才真实。比如 “第一批产品包装太丑,被超市退货,团队连夜手工重新包装”,这样的情节比 “我们的产品很受欢迎” 更打动人。
还有个秘诀:写完后,把故事念给完全不了解品牌的人听。如果他们能记住一个细节,能说出 “这个品牌好像不错”,就算成功了。AI 再智能,也比不上真实的人类反馈。
现在 AI 写作工具越来越强大,但终究是辅助。品牌故事的核心,永远是 “人”—— 创始人的初心,用户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AI 能帮我们把这些梳理清楚,表达流畅,但能不能打动人心,还得看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 “品牌为什么存在”。
下次用 AI 写品牌故事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 AI,我会怎么跟朋友介绍这个品牌?” 把这个答案告诉 AI,它会给你惊喜的。
【该文章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作者头像

AI Insight

专栏作者

专注于AI技术前沿动态,为您带来最新的AIGC资讯和深度分析。

188 篇文章 3836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