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做公众号的,谁不头疼打开率啊?辛辛苦苦写半天,结果标题没起好,文章就像石沉大海,那种滋味,真的能让人瞬间没了动力。但你知道吗?标题才是文章的第一道门槛,用户刷到的瞬间,能不能点进来,全看它了。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们聊聊,怎么把标题打磨得让人忍不住想点。
📌 戳中痛点,让用户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
你想想,用户为什么会点开一篇文章?多半是因为文章里有他需要的东西,尤其是能解决他当下烦恼的。所以标题里要是能直接点出用户的痛点,效果绝对差不了。
就拿职场人来说,“加班加到吐,工资却不见涨”“写方案改了 8 遍,还是被老板批没思路”,这些是不是很多人每天都在经历的?如果标题写成 “加班半年没升职?这 3 个坑你可能天天在踩”,你说那些正为升职发愁的人,能不点进来看看吗?
再比如宝妈群体,“孩子挑食不爱吃饭,体重总不达标”“辅导作业气到心梗,到底该怎么管?” 这类痛点太常见了。标题用 “孩子挑食愁坏妈?试试这招,一周让他主动扒饭”,是不是一下子就抓住了宝妈们的眼球?痛点越具体,用户的代入感就越强,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嘛”,不点进来才怪。
但要注意啊,痛点不能瞎编,得是用户真真切切存在的困扰。你要是为了博眼球,硬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痛点,用户点进来发现不对,只会觉得被忽悠了,下次再看到你的文章,可能直接就划走了。
📌 给出明确利益,让用户知道 “点进来我能得到啥”
光戳痛点还不够,还得让用户明白,点进这篇文章,他能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毕竟大家的时间都宝贵,没人愿意花时间看一篇对自己没用的东西。
就像 “3 个技巧,让你每天多睡 1 小时还不耽误事”,这里的 “多睡 1 小时” 就是很明确的利益。谁不想多睡会儿啊?看到这样的标题,肯定想知道是啥技巧。还有 “月薪 5 千也能攒钱?学会这招,年底多存 2 万”,对于想攒钱又觉得工资低的人来说,“年底多存 2 万” 这个利益太诱人了,根本没法拒绝。
不过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利益一定要具体,不能模棱两可。你要是写 “学会这些,让你生活更美好”,用户看了只会觉得 “这说了跟没说一样”,肯定不会有点击的欲望。但如果换成 “每天 10 分钟,3 周让你腰围减 2 寸”,具体到时间和效果,吸引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 制造悬念,勾起用户的好奇心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不知道的事情,越想弄明白。标题里要是能留个悬念,让用户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想点进去一探究竟,那打开率肯定低不了。
比如 “我用了 5 年的记账法,被闺蜜吐槽后,反而攒下了首付”,这里就有个悬念:到底是什么记账法?被吐槽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怎么就攒下首付了?一连串的疑问,会推着用户点进来找答案。
还有 “她 30 岁辞职摆摊,半年买了车,背后的秘诀其实很简单”,“辞职摆摊” 本身就挺有话题性,“半年买车” 更是让人惊讶,而 “秘诀很简单” 又吊足了胃口,谁不想知道这个简单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但制造悬念也有个度,不能为了悬念而悬念,搞成标题党。比如 “我亲眼看到,他在办公室做了这件事,结果被开除了”,点进去发现是 “上班摸鱼”,这种就太让人失望了。悬念要和文章内容紧密相关,不然只会消耗用户对你的信任。
📌 用数字说话,让标题更有说服力
数字这东西,天生就带着一种权威感和可信度。同样一件事,用数字说出来,比空泛的描述有力量多了。
就拿学习来说,“学好英语不难” 和 “30 天,让你从单词都认不全到能流利说日常口语”,哪个更让你想点进去?肯定是后者啊。“30 天” 给出了明确的时间,“从单词都认不全到能流利说日常口语” 给出了具体的效果,这样的标题,让人觉得踏实,觉得真的能学到东西。
还有讲理财的,“学会理财能多赚钱” 太笼统了,换成 “每月存 1 千,5 年后能多拿 2 万利息,这招银行职员都在用”,数字一出来,是不是就具体多了?用户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付出多少,能得到多少,自然更愿意点进来了解详情。
数字能让模糊的信息变得清晰,也能让用户更容易判断这篇文章对自己有没有用。所以写标题的时候,别吝啬用数字,年份、金额、数量、百分比,只要能用,就大胆用起来。
📌 加入热点元素,蹭热度但别硬蹭
热点自带流量,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把热点和自己的文章内容巧妙结合起来,标题的吸引力会瞬间翻倍。
比如前段时间 “特种兵式旅游” 很火,要是你写的是关于短途旅行攻略的文章,标题可以写成 “特种兵式旅游太费腿?这 5 个轻松玩遍景点的技巧快收好”。既蹭了热点的热度,又给出了不一样的角度,用户肯定愿意点进来看看。
还有一些节日热点,像端午节写 “粽子别再只会买现成的,在家这样做,软糯香甜还健康”,中秋节写 “中秋送礼送什么?这 3 样小众又高级,收礼的人都夸你会选”,这些都能借助节日的氛围,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文章。
但蹭热点有个大前提,就是热点和文章内容必须相关。你不能为了蹭热度,硬把八竿子打不着的内容凑在一起。比如某个明星出事了,你写的是美食文章,非要在标题里提一嘴这个明星,用户点进来发现根本没关系,只会觉得被欺骗了,反而会影响你的账号口碑。
📌 用提问式标题,引发用户思考和互动欲
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本能,尤其是当问题问到自己心坎里的时候。所以用提问的方式写标题,往往能引发用户的思考,甚至想点进来看看文章里的答案和自己想的一样不一样。
比如 “你每天刷手机 3 小时以上,是真的在放松还是在浪费时间?” 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多人都值得琢磨琢磨?看到这样的标题,心里肯定会嘀咕 “我这到底是放松还是浪费时间啊”,然后就想点进去看看文章怎么说。
还有关于职场的,“同事总把工作推给你,该忍还是该怼?” 这也是很多人在职场中会遇到的难题。标题抛出这个问题,就能勾起大家的讨论欲,有人可能想看看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有人可能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的,自然就愿意点进来了。
提问式标题能拉近和用户的距离,让用户觉得你在和他对话,而不是在单方面输出。但问题不能太偏太怪,得是用户普遍会关心、会遇到的,不然就起不到效果了。
起标题这件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就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想一想,他们想看什么,他们有什么困扰,他们能从你的文章里得到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了,再结合上面说的这些技巧,多琢磨、多尝试,标题肯定能越起越好。记住,好标题是改出来的,别怕麻烦,多写几个版本,挑那个让自己看了都忍不住想点的,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