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公众号的,谁还没试过用 AI 写点东西?但你知道吗?现在平台对 AI 内容的监管越来越严,要是标识不到位,轻则限流,重则封号。今天就把公众号 AI 内容标识的那些事儿掰扯清楚,都是能帮你避开坑的关键步骤。
📌 先搞懂:为啥 AI 内容必须标识?
你可能会想,我用 AI 写的内容质量挺好,为啥非要标出来?这可不是平台没事找事。现在用户对内容的真实性、原创性越来越看重,要是把 AI 生成的内容当纯人工原创推给用户,很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平台这么要求,本质上是在保护用户权益。
而且,微信公众号早就明确了 AI 内容的管理规则 ——未按规定标识的 AI 内容,可能被判定为违规。之前就有朋友踩过坑,一篇用 AI 辅助写的行业分析文,没标清楚,发出去第二天就收到了违规提醒,流量直接腰斩。这还不算最糟的,有个做情感号的博主,因为多篇 AI 内容未标识,直接被暂停了原创功能。所以别侥幸,标识这事儿,必须重视。
另外,从长远来看,规范标识反而能提升账号的可信度。用户知道哪些是 AI 写的,哪些是人工原创,对你的预期会更合理。要是你主动标清楚,用户还会觉得你坦诚,好感度反而会上升。
📝 核心规则:哪些情况需要标识?
不是所有沾了 AI 的内容都要大张旗鼓地标。得先弄明白边界在哪里,不然要么标得太繁琐,要么漏标出问题。
首先,完全由 AI 生成的内容,必须全程明确标识。比如你让 AI 写一篇 “夏日护肤攻略”,从开头到结尾都是 AI 输出的,没经过人工修改,这种就得在显眼位置说清楚 “本文由 AI 生成”。
其次,AI 辅助创作的内容,要根据参与程度来标。要是 AI 只帮你列了提纲,内容都是自己写的,这种可以不标。但如果是 AI 写了初稿,你做了修改、补充,那就得说明 “本文由 AI 辅助创作,经人工修改完善”。这里要注意,别想着蒙混过关,平台现在能通过技术手段检测 AI 内容的占比,你说只改了一点,但实际 AI 写了一大半,很容易被查出来。
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被忽略 ——AI 生成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现在很多人用 AI 生成封面图、插图,这种也得标识。比如在图片下方加个小注 “图片由 AI 生成”,不然也算违规。之前有个美食号,用 AI 生成了一组菜品效果图,没标识,被用户举报 “虚假宣传”,平台介入后才解决。
🔍 实操步骤:标识要怎么加才规范?
知道了要标识,那具体怎么操作?别以为随便加一句 “本文含 AI 内容” 就行,规范的标识有讲究。
开头就得让用户看明白。最好在文章标题下方、正文开头的位置加标识。比如可以写 “【AI 创作说明】本文部分内容由 AI 生成,经人工审核修改后发布”。这样用户点开文章第一眼就能看到,既符合平台要求,也不影响阅读体验。
标识内容要具体,别含糊。不能只说 “含 AI 内容”,得说清楚 AI 在里面起了什么作用。是生成了初稿?还是辅助收集了数据?或者是优化了语言?举个例子:“本文观点部分由人工撰写,案例数据由 AI 辅助整理,已人工核实”。这样写,用户看得明白,平台也认可。
如果是 AI 生成的图片、视频,标识要跟素材对应。图片的话,可以在图片下方用小字标注;视频的话,可以在视频简介里说明,或者在视频开头用字幕提示。别图省事在文章末尾统一标,那样很容易被判定为标识不清晰。
另外,有个小技巧 ——在文末再强调一次标识信息。比如在文章结尾加一句 “本文为 AI 辅助创作,人工编辑整理,内容已核实”。这样既能再次提醒用户,也能让平台系统更清晰地识别。
🚫 这些错误标识方式,千万别犯!
知道了正确的做法,还得避开那些容易踩的坑。有些标识方式看着没问题,其实已经踩了红线。
最常见的错误是 “标识位置太隐蔽”。比如把标识藏在文章中间的某个小段落里,或者用跟正文一样的颜色、字号,不仔细找根本看不到。平台明确要求标识要 “显著可见”,这种做法等于没标,被查的概率特别高。
还有人会 “虚假标识”。明明是纯 AI 生成的内容,却标成 “人工原创,AI 辅助校对”。这种属于故意违规,一旦被发现,处罚会比未标识更重。之前有个财经号这么操作,结果被取消了流量主资格,后悔都来不及。
另外,别用 “AI 优化”“智能创作” 这种模糊的说法代替标识。这些词看着高级,但平台不认。必须明确出现 “AI 生成”“AI 辅助创作” 等关键词,这样才能被系统准确识别。
📊 标识后的数据影响?别担心,做好了反而加分
很多人不敢标 AI 内容,是怕影响流量。其实只要内容质量过关,标识对数据的影响很小,甚至可能有正向作用。
有个做职场号的朋友做过测试:同一篇文章,一篇标了 AI 辅助创作,一篇没标。结果标了的那篇,完读率反而高了 2%。他分析,可能是因为用户知道是 AI 辅助创作后,对内容的预期更合理,反而更容易读下去。
而且,平台对合规的 AI 内容是一视同仁的。只要你标识规范,内容有价值,该给的推荐流量一点都不会少。反而那些因为未标识被限流的账号,才是真的损失大。
当然,标识只是基础,内容质量才是核心。如果用 AI 写的内容全是套话、没有观点,就算标得再规范,用户也不会买账。所以重点还是要在 AI 生成后做好人工加工,加入自己的见解、案例,让内容有独特性。
💡 最后提醒:日常运营要注意这几点
除了标识本身,日常运营中还有些细节能帮你更稳妥地使用 AI 内容。
最好建立一个 “AI 内容登记册”。把每篇用了 AI 的文章记下来,包括 AI 的使用比例、标识方式、发布时间。这样万一后续有问题,能快速自查。
定期检查已发布的 AI 内容。看看之前的标识是否符合最新规则,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平台规则可能会调整,别用老办法应对新要求。
另外,多关注官方通知。微信公众号的规则更新都会在 “公众号安全助手” 里发布,没事多看看,有新要求及时调整。别等出了问题才去了解规则,那就晚了。
总之,公众号 AI 内容标识不是负担,而是规范运营的必要步骤。只要按规则来,既能避开违规风险,也能让账号走得更稳。记住,平台要的不是禁止 AI 内容,而是让 AI 内容在透明、规范的环境下传播。做好标识,把精力放在提升内容质量上,这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