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雀大模型升级亮点:官网入口与多模型检测功能解析
🌟 官网入口:更便捷的访问与操作体验
- 打开官网后,左侧为文本检测区域,右侧为图片检测区域,用户可以同时进行两种类型的检测。
- 文本检测:直接粘贴或上传文档(支持 2000 汉字以内),点击 “检测文本” 按钮,系统会在几秒内给出检测结果,显示人工创作可能性百分比。
- 图片检测:上传 JPG、PNG 等常见格式图片,点击 “检测图像” 按钮,系统会分析图片是否由 AI 生成,并显示生成概率。
- 检测历史自动保存,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之前的检测结果,方便对比和管理。
- 批量上传图片:支持一次上传最多 5 张图片进行检测,提高了处理效率。
- 诗歌体裁检测:新增对诗歌等复杂文本的检测支持,提升了在文学创作领域的适用性。
- 多模态检测扩展:虽然视频检测功能仍在研发中,但官网已明确表示将逐步拓展多模态检测能力,未来用户可以期待更多类型的内容检测。
🚀 多模型检测功能:精准识别主流 AI 生成内容
- 高准确率:基于 140 万份正负样本训练,朱雀在文本检测中的准确率超过 95%,在图片检测中的检出率也高达 95% 以上。例如,在南都测评中,朱雀对老舍《林海》的检测准确率为 0%,而对 AI 生成的散文《林海》判定率为 100%。
- 中文语境优化:相比国外同类工具,朱雀在处理中文语法细节(如 “的地得”)时表现更优,更懂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例如,在检测国内常见的 AI 写作工具生成的内容时,朱雀的准确率明显更高。
- 阈值显示直观:检测结果会用百分比明确显示内容的人工创作可能性,避免了模糊的 “疑似 AI” 结论。例如,方文山为邓紫棋新书撰写的推荐文,在删除标题和作者信息后,检测结果从 100% 降至 37.05%,提示 “疑似 AI 辅助”。
- 内容创作:自媒体创作者可以在发布前使用朱雀检测内容,避免因 AI 生成率过高导致限流或封号。例如,某公众号运营者使用朱雀检测后,将 AI 率从 100% 降至 30% 以下,推荐量显著提升。
- 学术诚信:教育机构和高校可以利用朱雀检查学生作业和论文,防止抄袭 AI 生成内容。例如,某高校使用朱雀检测后,发现多篇论文存在 AI 生成痕迹,及时进行了处理。
- 新闻媒体:编辑和记者可以用朱雀验证新闻稿件的真实性,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公信力。例如,某媒体在发布前使用朱雀检测,发现一篇疑似 AI 生成的假新闻,避免了误导公众。
💡 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 检测前的准备:
- 文本检测时,尽量提供完整的内容,包括标题和作者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例如,方文山推荐文在删除标题和作者后,检测结果发生了显著变化。
- 图片检测时,避免上传经过 PS 修改的图片,因为局部修改可能导致误判。例如,南都测评中,一张经二次编辑的风景图被误判为 AI 生成。
- 检测结果的解读:
- AI 生成概率在 0%-30% 之间,通常认为是人工创作;30%-60% 之间为疑似 AI 辅助;60% 以上则高度怀疑为 AI 生成。
- 检测结果仅供参考,最终判断还需结合内容的实际情况。例如,某些风格独特的人工创作内容可能会被误判为 AI 生成。
- 免费额度与 API 接口:
- 普通用户每天可进行 20 次免费检测,基本满足日常需求。
- 目前官网暂未开放 API 接口,但对于企业用户或有批量检测需求的用户,可以通过腾讯云官网申请定制化服务。
📢 总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