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视觉搜索:让截图秒变可检索的知识库
Recally会在后台自动分析截图内容,不仅能识别图片中的物体、场景,还能理解图片的上下文。比如你截了一张会议PPT的图,它能识别出“市场数据”“Q3增长”这些关键词,甚至能根据图片中的图表类型(柱状图、折线图)进行分类。
举个例子,上周我需要找一张三个月前截的某个竞品分析图。要是以前,我得在“工作截图”文件夹里一页页翻,运气不好还得回忆文件名。但用Recally,我直接在搜索框输入“竞品用户增长数据”,那张图秒跳出来,连图中的折线趋势都被精准识别了。
普通工具的搜索就是个摆设,只能按文件名或时间排序。而Recally的搜索是“理解式”的,它能关联截图中的各种元素。比如你搜“红色按钮设计”,它会把所有包含红色按钮的截图都找出来,甚至能区分按钮的位置、大小等细节。
? 实时OCR文本提取:截图里的文字直接变可编辑文档
截图刚保存到Recally,OCR结果就已经生成了。我测试过截一张满是文字的网页,从截图到文字提取完成,全程不到2秒。这比我之前用的某知名OCR工具快了一倍。
我特意找了一张混合了中英文、手写体、表格的截图测试。Recally不仅准确识别了所有文字,连表格的边框都被正确解析成了Markdown格式。更绝的是,它还能保留原文的排版,比如标题的字号、加粗效果,都和原图一模一样。
很多OCR工具必须联网才能用,但Recally的AI模型是本地化运行的。这意味着即使在没有网络的飞机上、地下室,你也能随时提取截图中的文字。我上周出差在高铁上处理了十几张合同截图,全程没连Wi-Fi,效率拉满。
? 安全与隐私:数据主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所有截图和OCR结果都在本地加密存储,加密算法用的是AES-256,这可是金融级别的加密标准。就算有人拿到你的硬盘,没有密码也打不开。
前面提到的离线OCR和视觉搜索,不仅方便,更是隐私保护的一大亮点。你的截图数据完全不出本地,避免了上传云端可能带来的风险。
Recally支持设置应用锁,你可以用指纹或密码锁定应用。就算电脑被别人拿走,没有你的授权,谁也看不到你的截图内容。
?️ 深度整合:让截图成为工作流的核心枢纽
你可以直接在Recally里复制OCR文字、导出为Word/Excel、发送到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我特别喜欢它的“快速注释”功能,截图后直接在Recally里圈画、批注,然后一键同步到Notion或印象笔记。
通过预设的标签和规则,Recally能自动给截图分类。比如我设置了“工作”“生活”“学习”三个大类,再细分“会议记录”“设计素材”“读书笔记”等子标签。现在截图后完全不用手动分类,系统自己就把它们归到该去的地方了。
每次对截图的修改(注释、标签调整、OCR结果编辑)都会生成历史版本。有一次我误删了一个重要截图的注释,通过版本回退轻松找回,这功能简直是“手残党”的救星。
⚖️ 优缺点大起底:Recally适合哪些人?
- 智能到超乎想象:AI视觉搜索和OCR的结合,让截图管理进入“语义检索”时代。
- 效率提升显著:节省了大量手动分类、命名、查找的时间,工作流更顺畅。
- 安全可靠:离线运行+本地加密,数据隐私有保障。
- 生态整合强:与主流办公软件无缝衔接,扩展性高。
- 仅支持Mac:目前Recally只有macOS版本,Windows和Linux用户只能干眼馋。
- 学习成本略高:功能太多,新手可能需要花点时间摸索才能发挥其全部威力。
- 存储占用较大:AI模型和本地数据库会占用一定硬盘空间,建议至少预留10GB以上。
- 知识工作者:设计师、文案、分析师等需要频繁处理图片和文字的人群。
- 学生党:记笔记、整理学习资料时,Recally能大幅提升效率。
- 自由职业者:独立工作者需要高效管理个人知识库,Recally是理想选择。
- 对隐私敏感的用户:注重数据安全,不想把截图上传云端的人群。
? 未来展望:Recally还能怎么进化?
- 跨平台支持:尽快推出Windows和移动端版本,让更多用户受益。
- 多模态搜索:除了图片和文字,未来能否支持音频、视频的搜索和管理?
- AI辅助创作:基于截图内容自动生成报告、PPT大纲等,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 更精准的OCR:虽然现在准确率已经很高,但在手写体、特殊字体识别上还有优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