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键生成背后的核心功能:流行嘻哈轻松拿捏
? 从 0 到 1 的创作全流程:手把手教你用 songR 搞创作
打开 App 后点击 “新建项目”,先选大风格 “流行” 或 “嘻哈”,接着选情绪标签,比如流行可以选 “甜蜜”“伤感”“励志”,嘻哈能选 “硬核”“Trap”“Old School”。这一步相当于给 AI 一个创作框架,选完后背景图会变成对应风格的视觉元素,比如嘻哈会有涂鸦、麦克风,流行可能是钢琴、星空,看着就有创作氛围。
点击 “生成伴奏” 后,App 会问你要不要用预制鼓组和乐器音色。新手建议直接用默认设置,几秒后伴奏就出来了。这时候别急着往下走,看看屏幕下方的 “调整参数”,能改速度(BPM)、调式(大调 / 小调)、乐器编排(比如增加贝斯的音量,减少弦乐的层次)。举个例子,生成的嘻哈伴奏如果觉得鼓点太密集,把 “鼓组复杂度” 调低一格,马上就变得更适合说唱 flow 了。
切换到 “人声编辑” 界面,把写好的歌词分段输入,每段对应 Verse、Chorus 等部分。点击 “生成旋律” 前,记得选音色和节奏型,比如想让副歌更抓耳,就选 “旋律感强” 的节奏型,音色选 “女生亮嗓”。生成后会看到五线谱和歌词的对应关系,不满意的地方可以手动拖动音符调整音高和时长,就像在手机上 “画” 旋律,对不懂乐理的人特别友好。
伴奏和人声都有了,接下来是加效果器。songR 内置了混响、均衡器、压缩器等常用效果,点击对应的轨道就能添加。比如人声觉得太干,加个 “房间混响”,立马有了空间感;伴奏的贝斯低频太闷,用均衡器把 80Hz 以下的频段稍微切掉一点,听起来更干净。最后导出时可以选 “带和声的完整版” 或 “纯伴奏 / 纯人声”,方便后续剪辑或分享。
? 谁适合用 songR?这几类人用了都说香
很多独立音乐人写歌时卡在 “编曲” 环节,自己学编曲耗时太久,找外包又贵。用 songR 十分钟生成伴奏,人声部分快速试唱几个版本,马上能拿到一个完整的 Demo,拿去和唱片公司沟通、发在音乐平台试水都很合适。有个做说唱的朋友说,以前写首歌得花一周编 beat,现在半小时搞定伴奏,把更多时间花在歌词打磨和 flow 设计上,效率翻倍。
短视频平台上原创内容越来越卷,用别人的音乐怕侵权,用现成的模板又没特色。songR 能根据视频内容生成专属 BGM,比如拍美食 vlog,选 “流行轻快” 风格,生成带木吉他和沙锤的伴奏,配上自己的旁白特别搭;做剧情类视频,选 “伤感流行”,钢琴和弦乐的伴奏能把情绪拉满。而且生成的音乐可以直接导出为短视频平台的合适格式,省去了格式转换的麻烦。
很多人喜欢听歌但不懂乐理,觉得写歌是 “专业人士的事”。songR 把创作门槛降到最低,哪怕你只会写几句歌词,也能通过它生成完整的歌曲。有个大学生用户说,以前只能在 KTV 翻唱别人的歌,现在用 songR 把自己写的校园生活歌词变成了歌曲,发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了好多点赞,这种成就感比单纯听歌强太多了。
? 真实体验后的优缺点大公开
- 上手快到超乎想象:完全不懂音乐的人,跟着引导走五分钟就能生成第一首歌,没有复杂的参数设置,AI 把最专业的部分都帮你做了,你只需要做选择题就行。
- 风格精准不踩雷:对比过其他类似 App,songR 在流行和嘻哈这俩风格上的完成度很高,生成的伴奏不会出现 “四不像” 的情况,鼓点、和弦、音色都很贴合风格特点。
- 移动创作零门槛:不用带电脑,不用接外接设备,躺在沙发上用手机就能写歌,随时灵感来了马上就能变成声音,对于碎片化创作特别友好。
- 高级功能不够多:比如伴奏生成后,不能单独修改某一种乐器的旋律,只能调整整体参数;人声生成的旋律虽然能手动改,但可选的音乐元素还是有限,对于专业编曲人来说可能觉得 “不够玩”。
- 音色库有待丰富:目前流行和嘻哈的音色比较全,但其他风格比如电子、摇滚的选项较少,希望后续能开放更多风格的创作模块。
- 版权问题需注意:生成的音乐默认版权归用户所有,但如果用了 App 内置的某些采样音色,可能需要注意版权归属,建议在导出时增加版权说明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