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做小红书、抖音的博主,每天要发图文内容,这模型能帮你省大事。举个例子,你写一篇 “春日穿搭” 的笔记,需要 6 张不同风格的穿搭图,以前可能得花钱找画师,现在在模型里输入 “清新日系少女,浅粉色连衣裙,樱花背景,胶片滤镜”,1 分钟能生成 8 张图,挑 3 张稍微修修就能用,效率翻倍。
做平面设计、插画的朋友,肯定遇到过 “脑子有想法,手里画不出” 的情况。这时候 PixelPet 20 + 就是你的 “电子速写本”。你可以先输入大致想法,比如 “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夜景,高楼大厦上有发光的机械龙”,生成几张图后,选一张最接近你想象的,再导入 PS 里细化,比从零开始画快多了。亲测能节省 40% 以上的初稿时间。
很多人喜欢用 AI 生成头像、宠物插画或者旅行回忆。PixelPet 20 + 在 “人物情感表达” 上很厉害,比如你上传一张父母的合照,输入 “30 年前的他们,在大学操场散步,阳光透过树叶”,生成的图能把那个年代的质感和人物的温柔表情还原得特别好,当礼物送给家人特别有意义。
现在市面上很多模型看着厉害,生成一张图得等 1 分钟,新手很容易没耐心。PixelPet 20 + 基础版在普通电脑上生成一张图大概 5 - 8 秒,专业版如果开 “极速模式”,3 秒就能出图,而且支持批量生成,一次选 10 张图一起跑,喝杯茶的功夫就搞定。这里有个小技巧:生成时把 “分辨率” 先设为 512x512,等选好图再放大到 1024x1024,能节省不少时间。
新手最头疼的就是输入 “蓝眼睛的白猫”,结果生成 “白眼睛的蓝猫”,这就是模型语义理解差。PixelPet 20 + 用了新的 “双注意力机制”,简单说就是把文字描述拆成 “关键词” 和 “关系词”,比如 “戴帽子的狗在追蝴蝶”,它会先定位 “狗”“帽子”“蝴蝶”,再处理 “戴”“追” 这些动作关系,出错率比旧版本降低了 70%。建议大家测试时用复杂句子,比如 “一个穿着宇航服的兔子在漂浮的岛屿上弹吉他”,看看细节能不能对上。
很多模型生成系列图时,第一张是卡通风格,第二张突然变写实,新手根本没法用。PixelPet 20 + 在 “风格控制” 上做了优化,你可以在设置里锁定 “插画风”“写实风”“水墨风” 等,生成的系列图不仅画风统一,连色调、光影角度都能保持一致。比如做一套儿童绘本插图,输入同样的风格参数,每一页的画面就像出自同一个画师之手。
工具名称 | 优点 | 缺点 | 适合人群 |
---|---|---|---|
PetArt Pro | 内置 100 + 预设风格,点击就能用 | 高级功能需要付费(月费 88 元) | 完全零基础新手 |
PixelMaker | 支持上传自定义笔刷、材质包 | 界面复杂,新手需要花 2 小时学习 | 有设计基础的用户 |
AI 画咖 | 手机端优化好,支持微信直接生成 | 生成质量稍低,适合快速出图 | 自媒体博主、宝妈 |
打开官网(记住是官网,别进山寨网站),用手机号或者邮箱注册,推荐先选 “7 天免费试用版”,包含基础版和专业版所有功能。注册完会让你选 “使用场景”,选 “个人创作” 就行,然后下载客户端,电脑版和手机版都有,电脑版功能更全,建议用电脑操作。
生成图的核心就是 “文字描述”,给大家一个万能公式:主体 + 细节描述 + 风格 + 环境 + 附加要求。比如:
- 主体:一只胖嘟嘟的柯基犬
- 细节描述:穿着红色背带裤,脖子上挂着金色铃铛
- 风格:迪士尼动画风格,线条圆润,色彩鲜艳
- 环境:在绿色的草坪上,背景有彩虹和云朵
- 附加要求:正脸看镜头,舌头伸出来,分辨率 1024x1024
输入完关键词,点击 “生成” 按钮,等几秒图就出来了。如果不满意,别着急重新输入,用 “局部重生成” 功能 —— 在图上框选不满意的部分,比如 “柯基的耳朵画歪了”,框选耳朵区域,输入 “直立的三角形耳朵”,就能单独修改这部分,比重新生成快多了。生成完觉得色调太暗,在 “后期调整” 里调一下亮度和对比度,新手建议别碰高级参数,够用了。
有人觉得输入的字越多,图就越准,结果写了 200 字描述,生成的图反而乱成一团。记住,模型一次处理的有效关键词大概 10 - 15 个,重点突出主体和核心需求就行,比如 “古风美女” 比 “一位来自古代穿着华丽服饰梳着精致发髻面容姣好的美丽女子” 效果更好,后者反而让模型抓不住重点。
很多新手不知道,上传一张参考图,比纯文字描述准得多。比如你想生成 “和我家猫长得一样的卡通形象”,先拍一张猫的照片传上去,再输入 “卡通化,大眼睛,戴眼镜”,生成的图会更贴近你家猫的特征,比纯文字描述像多了。参考图建议用清晰的 jpg 格式,背景简单点最好。
一会儿试插画风,一会儿试写实风,结果每个风格都没摸透。建议新手先专注一个风格,比如先把 “二次元风格” 的关键词、参数摸熟,知道怎么控制头发颜色、服装款式了,再去试下一个风格,这样进步更快。工具里的 “风格历史” 功能可以记录你用过的参数,方便回头查看。
好不容易调出来一个满意的图,结果没保存关键词,下次又得重新调。其实在生成页面右下角有 “保存预设” 按钮,把好用的关键词组合存起来,下次直接调用,比如 “日系少女头像”“复古汽车海报” 这些常用预设,存下来能省大量时间。
专业版里的 “latent space 编辑”“对抗生成调节” 这些功能,看着很厉害,但新手根本用不上,反而把自己搞迷糊。记住,基础版的功能已经能满足 80% 的需求,等把基础玩透了,再去研究高级功能,循序渐进才是正解。
咖啡店需要温馨、复古的感觉,所以统一用 “美式复古插画风格”,关键词里加上 “暖黄色调”“手绘质感”“复古滤镜”。
- 第一张 “咖啡豆的奇幻之旅”:一颗拟人化的咖啡豆,戴着飞行员帽子,坐在蒸汽朋克风格的小飞机上,背景是咖啡豆形状的云朵,下方是咖啡店的外观。
- 第二张 “温馨的下午茶时光”:一对朋友坐在咖啡店沙发上,桌上有咖啡杯、蛋糕,阳光透过窗户,墙上挂着复古海报,一只猫趴在沙发扶手上。
- 第三张 “店主与宠物猫的互动”:店主穿着围裙,手里端着咖啡,宠物猫站在吧台上,用爪子碰咖啡杯,背景是摆满咖啡豆的货架。
每张图生成 8 - 10 张,选出最符合想象的,然后用 “局部重生成” 调整细节,比如第二张图里朋友的表情不够自然,框选脸部重新生成,直到满意为止。最后统一调整色调,让三张图的暖黄色调保持一致。
- 加入 “不完美细节”:比如在 “干净的桌面” 上加点 “咖啡渍”,“整齐的头发” 里加几根 “翘起的发丝”,模型生成的图太规整,加点小瑕疵反而更真实。
- 利用 “情绪标签”:专业版里有 “快乐”“忧郁”“复古” 等情绪参数,比如同样是画猫,输入 “开心的猫” 和 “慵懒的猫”,生成的姿势和表情会不一样,新手可以先从这些简单的情绪标签开始尝试。
- 参考真实作品:找你喜欢的画师作品,分析他们的配色、构图,把这些元素转化成关键词,比如 “宫崎骏动画的天空配色”“浮世绘的线条风格”,模型会根据这些参考生成更有艺术感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