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堪称绿色能源领域的里程碑式文件。这个政策提出的 “绿电直连” 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让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不经过公共电网,直接通过专用线路输送给用电企业。这种模式能让新能源电量实现物理溯源,既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又能提升新能源就近消纳水平。
在浙江温州,瓯飞浅海滩涂上的渔光互补项目堪称绿色能源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典范。这个全国最大单体渔光互补项目,每年发电 6.5 亿度,相当于 13 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4.8 万吨。更巧妙的是,光伏板下还能养鱼,实现 “板上发电、板下养鱼” 的双重收益。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 10 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 60%。内蒙古、新疆等资源大省更是快马加鞭,内蒙古计划 2025 年能源投资达 3600 亿元,重点发展风电、光伏和氢能产业。这些投资将直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预计可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的绿色能源政策不仅影响国内,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引领作用。中企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电解铝项目,采用绿电直连模式,每年可减少碳排放 150 万吨,产品出口欧洲时可直接申报低碳数据,大幅降低碳关税成本。这种模式被国际能源署称为 “南南合作的典范”,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尽管政策红利显著,绿色能源发展仍面临挑战。新能源消纳难题依然存在,2025 年全国弃风弃光率虽控制在 5% 以内,但局部地区仍存在限电现象。为此,政策提出加强调度运行管理,要求项目安装网络安全监测设备,确保与公共电网的交换功率不超过申报容量。
2025 年的绿色能源政策,正在开启一个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新时代。从绿电直连的创新模式,到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的多元实践,再到全球领先的投资规模,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推动能源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环境可持续性,更将重塑全球产业竞争力。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能源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